首页 快讯 > 综合 > 正文

探访马驹桥:城市的“体面”要容得下“瑕疵”

三农快评

这两天,中国三农发布推出的纪实类节目《马驹桥24小时》,把镜头对准位于北京东南角的马驹桥劳务市场,聚焦这里的日结工群体现状,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。大家多是抱同情之心,感慨他们的生活,觉得他们真的不容易。面对这个群体,我们能做点什么?

其实,我们的记者在拍摄这期节目的时候,时常有一种担心,担心节目引起大家关注以后,这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会不会被取缔。在现场拍摄时,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曾被附近的城管人员喝止叫停,不让再继续拍摄。他们的担心,我们能理解,毕竟在他们眼里,这里可不是城市最美的风景,甚至有可能被视为丑陋的伤疤,有伤大都市的体面,不应该让更多人看到。这种揣测不是没有根据的,马路劳务市场被取缔的事情各地都有。


【资料图】

马路劳务市场由来已久,基本上都是自发形成的。以马驹桥为例,说是劳务市场,其实就是十字路口的一角空地。在这里找活儿干的,大多都是40岁到60岁,年纪比较大、技能也不太强的农民工。工作大多是体力活儿,泥瓦工、装卸工、分拣、搬运、保安、保洁,诸如此类。它的存在也确实给城市秩序等带来了不好的影响。在马驹桥这儿,人群聚集影响交通的事也会经常出现。但是,相对于正规的劳务市场,这里因为雇人和找活儿都非常方便自由,那些临时用工的雇主和找零活儿干的农民工都非常喜欢这种方式。有需求,这正是马路劳务市场取缔不尽的原因,往往取缔了东边,西边又起来了。而这种实实在在的需求也是城市管理者必须正视的。

文明城市不应该只看得见灯光闪烁,不应该只容得下流光溢彩,文明城市要有包容之心,要容得下这些“瑕疵”的存在,既要给精英人士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,也要给外来打工者留下生存的空间、喘息的缝隙。

作为一个文明城市,既然目前我们很难告别马路劳务市场,那就不妨换个思路,以大胸怀去接纳它、拥抱它、改进它、完善它,站在他们的角度,考虑下他们的实际需求,力所能及地为这些外来打工者提供一些方便,比如留出一片专属的场地,比如提供一些休息的座椅,比如搭上简易的遮阳棚……让他们也能享受城市文明之光的沐浴,能够安心地在这里找活儿干,也把对城市秩序的干扰降到最低。

作者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孙丽敏‍‍‍‍‍‍‍

编辑丨王会苹‍‍‍‍‍‍

视频剪辑丨赵瑞韬‍‍‍

摄像丨徐豫

主编 | 蒋琳

监审 | 钟倩

本文内容系原创,转载请注明来源

部分图片源自网络,如遇侵权

请联系我们删除

标签:

精彩推送